百科詞條內容應包括對詞條主體的明確定義和詳細說明,同時詞條內容應與詞條主體緊密相關,保證詞條內容的邏輯性強、可讀性高。
包含必要內容
主題定義性解釋
每個詞條都必須首先對詞條主題進行定義性解釋,如“某某是一位某國的某某家”,“某某是一種有某性質的某某物質”。定義性解釋應該聚焦到所描述主題最本質、最為人所知的信息點上。
例如,對于“李白”詞條的定義性解釋,“李白(701年-762年)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詩人”是合理的定義性解釋;而“李白是唐玄宗時期的一位翰林待詔”則是不合理的,因為它沒有給出李白最為人所知的身份。 |
覆蓋關鍵信息點
“覆蓋關鍵信息點”指每個詞條都應包含使讀者可以了解本詞條核心主題的關鍵內容。
對于不同的詞條而言,“關鍵信息點”會有不同的意義。例如,“牛頓第一運動定律”詞條中,定律內容、發現者、適用范圍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,這些內容的部分缺失會導致讀者對詞條內容的錯誤認識。而對于“宋朝”詞條而言,“重要內容”則主要包括朝代的開始與結束、疆域、經濟、重要事件等。
拒絕相關性低內容
不相關內容
詞條中不應該包含任何與詞條主題不相關的內容。
定義:詞條所描述的主題為A,其某部分內容所描述的主題為B,如果不能用“B是A的某某”來表述兩者的關系,則B就是一段不相關內容。
例如,詞條“大明宮”中如果存在介紹電視劇“大明宮詞”的內容,這就是一段不相關內容。
弱相關內容
百科詞條的內容應簡明扼要,收錄主題中較為重要的、有關注度的內容,而無需收錄那些不重要的、不影響讀者了解詞條主題的內容。
如“宋朝”詞條中介紹朝代的疆域、經濟、重要事件、皇帝世系等都是合理的,但“宋朝的風箏”就是弱相關的內容。再如明星詞條中,一般都會存在“喜歡XX顏色、喜歡吃XXX口味的火鍋、喜歡哆啦A夢”,代言了某品牌的酸奶、代言了某品牌的飲料、參加了某品牌發布會、出席某雜志的活動這類內容。這種內容會讓詞條變成一個冗長的時間表格。如戶口本或檔案薄那樣記錄內容,只會陷入“所有內容都重要”→“所有內容都一樣重要”→“所有內容都不重要”的怪圈。
弱相關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兩類:
1.相關的不重要內容
上述“宋朝的風箏”例子就是“相關的不重要內容”。其典型特征是,這類內容所描述的子主題(宋朝的風箏)與詞條主題(宋朝)雖然相關,但對讀者認識詞條主題本身不具有價值。
例如,“左宗棠雞”這道菜的得名與蔣經國有關,與蔣經國相關的內容對讀者認識左宗棠雞有價值,因此左宗棠雞詞條中適合介紹蔣經國與左宗棠雞的關系;而與左宗棠雞相關的內容對讀者認識蔣經國并無價值,因此蔣經國詞條中不適合介紹左宗棠雞的相關內容。
類似地,無錫市的一個小公司不適合在“無錫”詞條或“公司”詞條中介紹,某品牌某型號的手機不適合在“手機”詞條中介紹等等。
2.遠關系內容
“遠關系內容”的例子如“周杰倫”詞條中的《青花瓷》歌詞。其特征是,這類內容所描述的子主題(《青花瓷》歌詞)與詞條主題(周杰倫)的關系在兩級以上(周杰倫——重要作品——《青花瓷》——歌詞,共三級)。
一般情況下,詞條中所介紹的內容層級不應該超過兩級(周杰倫——重要作品(第一級)——《青花瓷》(第二級))。第二級內容(《青花瓷》)只需要概括性解釋,而不需要詳細的分主題敘述(《青花瓷》——歌詞、歌詞解釋、創作背景等)。超過第二級的內容可認為是遠關系內容 。